当前位置:首页 >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推进乡村振兴 > 乡村振兴动态
瞰同江!稻田金黄“丰”景如画 赫哲人致富奔小康
发布时间:2023-09-18 10:02   来源:乡村振兴局

   初秋的同江,金色稻浪波涛涌,田园风光醉游人,处处洋溢着丰收的气息。近日,“乘‘东极铁路’看大国粮仓—发现最美铁路”采访团跟随K5103次列车,踏上素有“塞北小江南”美誉的北国边陲小城同江市,亲身感受栉风沐雨的一年里,人们收获的喜悦和欢畅。

   同江,地处黑龙江省东北部松花江与黑龙江两江交汇处南岸,这里居住着一个古老而神秘的民族——赫哲族。独特的自然环境孕育了赫哲族人别具一格、丰富多彩的渔猎文化。当赫哲族人外出捕鱼狩猎回到宿营地之后,人们会燃起篝火,唱起伊玛堪。2016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同江市八岔赫哲族乡八岔村考察时赞美道“赫哲族历史悠久、文化丰富,特别是渔猎技能高超、图案艺术精美、伊玛堪说唱很有韵味。”

   “喜事接二连三,就在习近平总书记来的当年7月14日,我们同江就迎来了首趟客运列车,也结束了这里多年不通旅客列车的历史。”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赫哲族伊玛堪代表性传承人吴宝臣向记者介绍说,总书记考察伊玛堪后,赫哲族民众抢救保护伊玛堪的意识空前增强,再加上同江开通了客运列车,交通的便捷让许多省外的民众也慕名来到同江学习伊玛堪,“现在我收了20多位学生,他们有辽宁的、吉林的,最远的来自广州。我有决心培养好传承人,把这一民族文化传承好,只有这样,才对得起习近平总书记传承好赫哲文化的嘱托。

   据介绍,2016年初,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对同江铁路进行维护和检修,对同江火车站站房进行全面改造升级,设置了独立售票厅和候车厅,配备了安检、售票及旅客服务等设备设施,为旅客列车开行创造了条件。

   铁路交通的便捷,不仅将伊玛堪的优美旋律传到了祖国各地,同时也带动了同江特色旅游及民族文化的快速发展。如今,同江的旅游业越做越大,人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好。因旅游业而生活富足的赫哲人深深感受到这一点。街津口赫哲族乡是赫哲族的主要聚居地之一,乡党委书记付斌介绍说,现在全乡有赫哲族537人,赫哲族贫困户18户,已于2019年全部脱贫。

   赫哲族鱼皮技艺传承人岑立杰在自己村子里开了一间鱼皮画店,还制作鱼皮工艺品,“小时候做鱼皮衣,是因为没有布料做衣服,没想到有朝一日还能靠这个致富。现在乘坐火车来我们这里旅游人越来越多,赶上旺季时,我一天能卖出500多件工艺品。”岑立杰说。

   同江当地的赫哲人旅行社负责人介绍,乘坐火车来同江旅游是很多游客旅行选择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为的是感受穿行在三江平原上的独特体验,“2018年,随着哈佳铁路的开行,省外游客乘动车到达佳木斯后可直接换乘普客到达同江,现在我们旅行社每天经铁路运输接待的旅游团人数都在200人以上,铁路运输为同江旅游业发展增添很多亮点。” 今年暑运期间,开往同江方向的旅客列车由过去的1对增至2对,三季度调图增加了哈尔滨东至同江的K5101次列车。

   “听说这边有赫哲族文化节,就乘坐火车跑过来看看。我是第一次来这里,从前听说鱼皮衣、鱼皮画,但是对赫哲族伊玛堪还是不太了解,过来一看,真的很神奇。”广东游客詹新悦兴奋地说。

   曾几何时,“一条街、一盏灯、一个喇叭全城听”是同江真实的写照。如今,随着铁路大动脉的不断延伸,同江也畅通在新时代跃动的脉搏中,发生着脱胎换骨的嬗变。

同江市人民政府主办

同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承办

同江市融媒体中心建设运营(版权所有)

黑ICP备08100356号-1

网站标识码:2308810013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