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政协提案
关于优化营商环境支持小微企业发展提案的答复
发布时间:2023-06-07 16:57   来源:政府办公室

一、切实增强小微企业获得感

(一)以改革创新为引领,推动商事登记开新局。一是“套餐式”服务让群众少跑路。市场监管局积极推进“办事不求人”“证照分离”等商事制度改革,确定“办好一件事”事项25项,探索“一业一照”“一业一证”改革,将药品零售、食品经营(销售)、小餐饮经营许可、经营备案和市场主体登记并联办理,年初以来办理相关业务85户。二是“一站式”服务消除多头跑。设置企业开办综合窗口和“办好一件事”等综合窗口,大力推行“网上办”“一次办”“我帮办”,实现企业开办及注销“一窗受理、内部流转”。三是“一网通办”共享资源信息。充分利用黑龙江政务服务网,收集企业开办所需信息,实现企业登记、公章刻制、发票申领、用工信息登记、银行预约开户线上一次采集,一网办理。

(二)以效能提速为关键,助推行政审批加速度。一是做好流程再造的“加法”。打造企业开办“1+N”模式,除常规线下办理模式外,大力推行网上审批和服务,简化办事流程,加快实现一网通办、异地可办,使更多事项不见面办理,确需到现场的“一窗受理、限时办结”“最多跑一次”,当天申请当天发照,为大众创业营造了高效便利的市场准入环境,降低了制度性交易成本。二是做好审批流程的“减法”。提高窗口综合服务效能,简化办事程序,材料齐全当场发照,营业执照当场办结率实现90%以上。进一步缩减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推动“非禁即入”普遍落实,企业办照环节由原来的3天压缩至0.5小时。切实解决企业“注销难”问题,实行企业简易注销登记,降低企业退出市场制度性成本,年初以来62户企业通过简易注销退出市场,占注销企业总数的80%。三是做好审批时效的“乘法”。全面推行全程电子化登记,企业登记、变更、注销等电子化业务均当日办结,备案、增补换照等业务实现“秒批”,审批效率大幅提升,年初以来共计办理电子化业务4154件,新设企业电子化办理率达90%以上。

(三)以为民服务为根本,打造营商环境新高地。一是锤炼一支高能队伍。推行“靠前服务、主动介入、专人负责、全程跟踪”的服务机制,强调热情服务、文明用语、耐心解释,严格落实“首问负责制”。要求窗口工作人员对登记注册工作做到“一口清”,对前来的办事群众,落实“三长负责制”,坚持做到“五个一”。安排专职帮办人员,为申请者提供全程电子化业务的咨询指导和帮办服务,力争人人都是企业开办的“服务员”。二是打造一个便民专区。在办事大厅规范设立6个综合窗口、2个自助及代办帮办服务专区,提供电脑、扫描仪、打印机、高拍仪等硬件设备。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个体工商业户的新设、变更、注销等事项实现异地“跨省通办”“一次办成”,年初以来共计办理商事登记跨域通办业务35个,跨省通办业务7个。三是树立一个服务标杆。为提升招商引资软实力,主动与商务部门联系,提前介入招商引资项目论证,为企业提供专业性业务支持,并在商标、知识产权等方面主动为企业出谋划策、排忧解难。

二、畅通政企沟通渠道

(一)落实政企沟通常态化工作机制。制发《中共同江市委办公室 同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23年市级四大班子领导包联重点企业(项目)名单>的通知》(同办文〔2023〕6号)文件,实现我市辖区内重点企业包联全覆盖。积极开展第二轮“敲门行动”,市级领导、各责任单位深入包联企业走访调研,搜集企业诉求,协商解决企业困难,年初以来共计搜集企业问题诉求208个,办结189个,办结率90.86%。同时,在市营商环境局设立了“解难题”信箱,专门接收中小微企业相关需求问题。

(二)建立便捷监督及投诉受理机制。一是畅通群众监督投诉渠道。完成“12346”投诉热线与“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合并,广泛接受企业、群众监督和对投诉的有效受理,年初以来共受理群众来电1112件,转派上级工单39件,办结率99.3%,群众满意率96.1%。同时,依托政务服务“好差评”系统,在政务服务大厅窗口张贴“好差评”二维码,形成“方便评、敢于评、精准评”的评价体系。二是开展常态化监督。在工业企业、内外贸易、个体户、行业协会等领域聘用营商环境监督员20名,随时收集政务“堵点”信息。2022年对大厅及各专窗等政务服务窗口单位开展检查41次,发现3方面28个问题全部立行立改,对5家窗口单位进行一对一约谈,有力推动工作作风和服务质效转办三是开展专项整治工作。市纪委于2023年2月份组织开展“市场主体和群众‘办事难’问题专项整治”工作,紧盯行政审批、政务服务和行政执法等方面群众最反感、市场主体最困扰、制约发展最突出的“办事难”问题开展专项整治,打造审批流程更加优化、依法办事蔚然成风氛围,有效推动市场主体和群众办事不难局面的形成。

三、实施小微企业梯次培育计划

(一)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市创业就业服务中心为企业职工、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就业重点群体提供了免费的职业技能提升培训服务。年初以来共计开设16个培训班,培训人数528人。同时,召开现场招聘会4期,共计为1000余家企业提供有效岗位4494个,招聘人数1.5万人。

(二)有效落实减税降费政策。积极宣传2023年新出台的税费优惠政策,及时解答纳税人在办税过程中遇到的疑点难点问题,帮其算清政策“明白账”,算准政策“红利账”,确保纳税人及时享受各项税费优惠政策2023年一季度,减免税费及缴费金额5214万元。

(三)加大政府采购支持中小企业力度。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大政府采购支持中小企业力度的通知》(黑财采〔2023〕1号)要求,市财政局在政府采购中要求各单位按照政府采购法律法规和有关管理办法,面向中小微企业预留份额达到40%以上,其中预留给小微企业的比例不低于面向中小微企业的预留份额的60%。进一步做好支持中小微企业纾困解难工作,提振市场信心。

(四)大力支持“小微企业入规入统”。一是市商务和口岸局积极向企业宣传省市惠企政策,召开政策解读会,做好政策落实的“传声筒”“协调员”。并根据省、市有关入统政策要求,积极培育临限企业,鼓励企业做大做强,做好新进入统企业奖励兑付工作。二是市工业信息科技局深入企业宣传省市新出台支持经济发展若干政策,鼓励企业根据政策导向,进一步扩大生产。动态调整临规企业库,重点培育龙拓创欣、赫哲远鹏、豆绿农业科技、祥润金米业等15户企业,指导企业建立完善统计、财务资料,及时升规入统。

四、完善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的信贷保障机制

(一)突出政策,持续加大复工复产支持力度。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全力以赴保障企业复工复产资金需求,用足、用好、用活各项金融政策,制发《同江市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考核奖励实施方案》《建立政银企合作对接机制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并成立中小企业稳企稳岗基金管理使用工作专班、金融支持企业复工复产专班、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工作专班,为企业信贷需求提供政策、制度保障。1-4月,支持复工复产累计发放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贷款5.4亿元。

(二)抢前抓早,不断增强农业生产信贷保障。我市农商行、农行、邮储银行等涉农金融机构牢固树立“战疫情、做储备、保春耕、促发展”理念,抢前抓早,不误农时,不断加大对农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资储备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促进信贷资金向“三农”领域倾斜。1-4月,累计发放涉农贷款27.8亿元。

(三)深化联动,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进一步深化政银企对接合作,推动金融政策直达实体经济,培育“首贷户”,挖掘“续贷户”,着力解决企业融资需求,为企业成长提振信心,为产业发展增添动力,为实体经济注入活力。1-4月,新增首贷60户0.86亿元,续贷22户1.8亿元。

(四)开拓创新,发挥金融科技示范引领作用。各金融机构推广使用“佳速融”“信易贷”等金融网络服务平台,创新推出“云税贷”“极速贷”“小微易贷”“药商e贷”等47个线上产品,不断加大对企业生产和农业发展支持力度。1-4月,创新金融产品共计投放贷款4.11亿元。

同江市人民政府主办

同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承办

同江市融媒体中心建设运营(版权所有)

黑ICP备08100356号-1

网站标识码:2308810013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