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江城要闻 > 乡镇动态
教育赋能 注入源头活水
发布时间:2022-12-10 09:33   来源:通知公告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高质量的乡村教育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在广大乡村地区,教育不仅承载着传播知识、塑造文明乡风的职责使命,更成为乡村建设人才支撑的“源头活水”。我市高度重视农村教育,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今年9月,市第二中学临江实验班顺利揭牌,东四乡的学生可以在临江镇就能够享受到市第二中学的教育资源,学校也为学生个性化成长提供了更多选择。通过开展研学旅行、特色体育活动和“双减”特色社团,从而推动农村教育教学质量实现新突破、迈上新台阶。


在互联网的助力下,农村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得到扩大,农村孩子也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我市力求改善办学条件,努力为师生打造良好的工作和学习环境。走进学校,富有人文关爱的阅览室、配有崭新多媒体一体机等教学设备的教室映入眼帘。同时,学生们还能同样享有优质的教育资源。2009年至今,已有386名特岗教师投身我市乡村教育中,为乡村孩子们带去知识与力量。


今年5月,佳木斯市第三中学、佳木斯市第二十中学的优秀教师组成同江援边工作队教育团队,将在我市开展为期三年的援边支教工作。不久前,他们来到青龙山学校开展“送课到校”教研活动,为孩子们带来各种学科示范课。通过这样的活动,既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又培养了学生的核心素养,同时搭建起了城乡教师交流提升的桥梁,进一步发挥了援边教师的辐射、示范、带动作用,有效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我市教育部门坚持以全员知晓助学政策为出发点,面向学生、家长、社会展开多维度、多方式的资助宣传,实现了学生资助政策宣传全覆盖,进一步筑牢了资助应扶尽扶基础。2022年,通过精准核查确定困难家庭学生590人,发放补助资金45万余元,并为义务教育脱贫家庭学生发放补助资金14万元;精准评选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54人,发放资助资金42.5万元。同时,大力开展学生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今年以来,累计为233名大学生办理贷款277.79万元,学生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率位列全省第二名。通过各项帮扶政策,成功为贫困学子开启希望之门,点亮未来。


我市教育部门还定期召开调度会议,精准落实各类教育保障政策,扎实有效开展防返贫监测和动态帮扶筛查预警,今年成功劝返适龄少年儿童12人。同时,教育部门积极主动与市乡村振兴局信息监测中心、民政局、残联及各镇加强工作对接、数据共享,第一时间比对数据信息,及时纳入教育帮扶范畴。目前我市义务教育阶段小学巩固率100%,脱贫户义务教育巩固率100%。


让孩子们接受好的教育,乡村便不是文化沙漠,乡村振兴便有了最深厚的底气和依托。我市将继续坚持做好推进乡村教育和教育振兴乡村两篇文章,实现巩固拓展教育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努力办好高质量乡村教育,为乡村振兴赋能增效。

同江市人民政府主办

同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承办

同江市融媒体中心建设运营(版权所有)

黑ICP备08100356号-1

网站标识码:2308810013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