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全养老服务体系,满足多样化需求,发挥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统筹优势,成立益年养老服务中心临时党支部,聚焦五老服务模式,以党建为引领、医养为特色、社区为依托、居家为基础,社会力量为支撑,打造“党建引领+医养结合”新模式,实现老年人有“医”靠,养老事业有温度。
红心向党不褪色。 一是强化党建引领,提升党性修养。成立益年养老服务中心临时党支部,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借助党群中心平台,将辖区长者凝聚在党组织周围,定期组织老党员唱红歌、过政治生日、讲入党故事,使老人学习教育不落伍,党性修养得到提升。二是凝聚多方力量,提供优质服务。依托党群服务中心,设置党校分校、老年大学、棋牌书画等功能区,整合街道社区资源及公共服务设施向老年人群体延伸,打造“15分钟养老服务圈”全覆盖。三是坚定服务初心,传承红色精神。充分发挥辖区老党员、退休老干部的余热,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定期为小区居民、青少年讲述党的光辉历史、自己的入党经历等,让居民群众时时刻刻感受到“党就在身边、历史就在眼前”。
老有所为显担当。一是厚植为老情怀,鼓励发光发热。为充分发挥好老年人的社会价值,让老年人在晚年可以继续发光发热,繁荣街道成立“银发”志愿服务队、夕阳红志愿服务队以及情缘腰鼓队等老年人志愿服务队伍,服务队结合自身优势和特长,主动承担安全宣传、环境整治、秩序维护,纠纷化解、文明劝导、邻里互助等志愿服务工作,倡导老年人开展自助、互助志愿活动,展现银发担当,贡献老者力量。同时街道为“银发”志愿者们发放《时间银行存折》,激发银发志愿者服务热情。二是评选模范人物,弘扬良好家风。通过评选“最美家庭”、“五好家庭”、“活力老人”、“敬老爱老助老”等模范人物,让孝亲敬老成为社区的温馨底色。长发社区孝老典型黄文德、迟斌,最美儿媳李秀萍、冷桂英,他们几十年如一日的照顾父母和公婆,从不言苦和累,为了照顾家里的老人付出了自己的青春年华,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百善孝为先”的传统美德。三是助力文化传播,延伸“老有所为”。素有“同江好人”之称的于方龙、李延双等退休党员,定期为未成年人传授传统文化知识。群利社区“情缘腰鼓队”和长发社区“春生民乐团”的成员平均年龄65岁,他们将喜闻乐见的文娱活动送到群众身边,不断丰富了居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长发社区“圆梦之家”由老、中、青党员干部、群众20余人组成,共创作“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作品400余篇。辖区退休党员凝党心、集人气,打造出文化养老氛围,让“老有所为”得到延伸,提升长者们的自我认同感和幸福感。
暖心关怀有温度。 一是开展暖心活动,温暖老人心灵。通过邻里节活动月,为老年人搭建自我展示的舞台和丰富多彩的节目,为老年人带去更多欢声笑语。在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联合共建单位与老人及其子女开展各类活动,通过开展携手做汤圆、包粽子等活动让子女有更多的时间陪伴父母,与父母沟通,给予老人更多精神慰藉。二是慰问困境老人,传递敬老温情。在元旦、春节、重阳节等节日期间走访困难老人,为老人送去食品等生活物资,与老人亲切沟通交流,了解老人所想所需,切实增强困难独居老人的安全感和幸福感。富民社区创新打造出“福安之家围炉会”,“长者生日会”等服务载体,通过开展爱老敬老等多种活动,让辖区老人切实感受到社区大家庭的温暖。三是深化基层赋能,做优老龄服务。长发社区依托乐龄之家“三服务、三感动”载体,凝聚辖区优质资源为老年人提供优质服务,辖区爱心商户足之韵养生会馆为乐龄之家老年人提供免费按摩理疗服务。辖区老人因子女白天上班,无人照料,便第一时间送到乐龄之家,由社区网格员专人陪护照料,为老人的子女带来一份安心。
推医养结合优服务。 一是统筹辖区资源,实现“老有所医”。与养老院、市人民医院、繁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合作,实现医养结合。定期为老年人提供生活方式和健康状况评估、体格检查、辅助检查和健康指导等服务,为辖区183名特殊老人签约家庭医生,定期为老年人上门义诊、健康宣讲、养生理疗服务,初步成型了政府搭台、企业参与的组网养老新模式。二是聚力幸福颐养,提升养老品质。高端养老场所益年康养中心,让住在这里的老年人既能享受到养老服务,又能得到专业医疗保障,不仅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还能提升养老机构的利用率,同时分流老年慢性病患者,缓解医院床位紧张的压力,让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在温暖幸福的大家庭中更加丰富多彩。三是延伸服务保障,实现组网养老。对富民、群利、长安3个社区进行迁址、改造,购置日间照料设备采购等配套设施,满足老人的日间照料需求,并积极申请适老化改造项目,为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申请居家床位61张,收集122个老年人服务需求,根据需要提供相应服务。全面提高助老科技化水平,为87名老年人发放智能报警手环,只需一键即可在疾病发生时联系到紧急联系人,充分提高老年人服务水平,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养老服务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