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做好社会救助工作,构建制度完备、运行高效、管理惠民、保障有力的社会救助服务体系,繁荣街道始终以解决困难群众需求为导向,简化办事流程,强化服务意识,建立健全五项工作机制,推进社会救助规范化建设,不断增强困难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建立街社主动发现机制,提升社会救助服务效能
结合网格化服务区域定格、网格定人、人员定责的性质特征,以及网格员、社工贴近群众、熟悉民情的独特优势,繁荣街道探索建立由街道指导、网格发现、社工补位的三位一体街社主动发现机制。网格员、社工以社会救助“信息员”“协办员”“回访员”的身份融入社会救助服务体系,全程参与困难群体发现、申请、办理以及回访工作,形成对困难群众“主动发现、协助办理、跟踪帮扶”的闭环管理模式。截至目前,累计主动发现困难群众180余人,纳入社会救助范围72人,同时帮助联系敬老院、儿童福利院等渠道安置困难群众2人,进一步提升街道社会救助兜底保障能力。
二、落实救助对象动态管理机制,强化救助工作规范化管理
为扎实做好社会救助各项业务的动态管理工作,进一步健全核查工作机制,繁荣街道结合工作实际,研究制定《繁荣街道救助及补贴对象动态管理工作制度》。街道、社区定期对保障对象家庭人口、收入和财产等基本情况,通过入户走访、异地协查、视频索证等方式核查,对于出现“财产超标情况、家庭人员变更、死亡人员注销”等预警信息的,进一步全面核实,做到应退尽退。截至目前通过动态管理清退保障对象 75人,降低保障类别32人,不断提高社会救助工作规范化管理水平。
三、实行救助对象异地协查机制,打通救助工作堵点难点
为解决 “急难愁盼”问题,让困难群众能够及时、便捷、高效地享受各项社会救助保障政策,繁荣街道针对长期居住外地的保障对象,在原有视频核查方式的基础上,联合各地民政部门开展异地协查,完善协查事项,规范协查模板,及时掌握异地保障对象动态;同时,居住我辖区的异地户口申请人需要本地配合协查的,街道协同相关社区,第一时间对申请人家庭情况、财产状况、身体状况等信息进行核查并及时反馈。截至目前,繁荣街道共向外省地区发出协查函37份,接收协查函15份,全面落实异地委托管理工作,提升救助便利性。
四、形成部门之间互通会商机制,整合助推部门协同联动
为准确掌握社会救助申请人的真实情况,繁荣街道持续加强与各单位沟通协调。横向与其他乡镇、街道及民政局互通会商,纵向街道内部集中会商,打通救助工作壁垒,有效解决救助工作中存在的各类问题。截至目前,已与其他乡镇、街道及民政局互通会商60次,研究解决问题20个,街道内部召开主任办公会会商15次,确定保障对象72人,进一步畅通部门间协同联动,提高救助工作效能。
五、完善网格员考核评价机制,提高社会救助服务水平
为充分调动网格员在社区救助工作中的积极性、主动性,繁荣街道重新修订网格员考核评价制度,在网格员考核细则中增加社会救助内容,将网格员主动发现、动态管理、异地协查等各项社会救助工作进行量化细化,定时限、定标准、定分值,最大限度激发和调动网格员积极性、主动性,实现“全方位、全覆盖、全过程”的网格化社会救助服务,有效提升社会救助服务水平。
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接下来,繁荣街道将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采取针对性更强、覆盖面更大、作用更直接、效果更明显的举措,实实在在帮群众解难题、为群众增福祉、让群众享公平,将民生“保障网”织得越来越密、越来越实。